Euclides 歐幾里得, Ji he yuan ben 幾何原本, 1966

Table of figures

< >
[81] 丙甲丁乙戊
[82] 丙甲丁乙戊
[83] 丙甲丁乙戊
[84] 戊丙乙丁甲
[Figure 85]
[86] 甲丁乙庚戊己丙
[87] 甲丁乙庚戊己丙
[88] 甲丙乙丁戊
[89] 甲丙乙丁戊
[90] 甲丁乙戊丙
[91] 庚壬辛乙丙戊己丁甲
[Figure 92]
[93] 戊丁乙丙甲
[94] 甲乙丙丁
[95] 甲乙丙
[96] 丁乙丙甲
[97] 甲乙丙戊丁
[98] 丙 乙 甲
[99] 癸丁壬辛戊庚子丑己
[100] 甲 乙 丙
[101] 甲乙丙
[102] 己丁戊
[103] 己丁戊
[104] 甲丙壬乙癸
[105] 戊庚丁己辛
[106] 甲乙丙
[107] 丁戊己庚
[Figure 108]
[Figure 109]
[Figure 110]
< >
page |< < (四七 [47] ) of 399 > >|
69四七幾何原本 卷一
三直線。 求作三角形。 其每兩線幷。 大於一線也。
98[Figure 98] 99[Figure 99]癸丁壬辛戊庚子丑己
法曰。 甲、乙、丙、三線。 其第一、第二、線幷。 大於第三線。 ( 若兩線比第三線。 或等或小。
卽不能作三角形。 見本篇二十。 ) 求作三角形先任作丁戊線。 長於三線幷。 次以
甲為度。
從丁、截取丁己線。 ( 本篇三。 ) 以乙為度。 從己、截取己庚線。
丙為度。
從庚截取庚辛線。 次以己為心。 丁為界。 作丁壬癸圜。
庚為心。
辛為界。 作辛壬癸圜。 其兩圜相遇。 下為壬。 上為癸。 末以
庚己為底。
作癸庚、癸己、兩直線。 卽得己癸庚三角形。 ( 用壬亦可作若丁壬癸
圜不到子。
辛壬癸圜不到丑。 卽是兩線或等。 或小於第三線。 不成三角形矣。 )
論曰。 此角形之丁己、己癸線。 皆同圜之半徑等。 ( 界說十五 ) 則己癸、與
甲等。
庚辛、庚癸、線。 亦皆同圜之半徑等。 則庚癸、與丙等。 己庚、元
以乙為度。
則角形三線、與所設三線等。
用法。 任以一線為底。 以底之一界為心。 第二線為度。 向上作短
界線。
次以又一界為心。 第三線為度。 向上作短界線。 兩界線交
處、向下作兩腰。
如所求。
若設一三角形。 求別作一形、與之等。 亦用此法。

Text layer

  • Dictionary

Text normalization

  • Original
  • Regularized
  • Normalized

Search


  • Exact
  • All forms
  • Fulltext index
  • Morphological index